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营口港口金融创新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发布时间:2020-12-05

【字号:

分享:

1.整合盘活园区闲置资产,通过创新招商机制,完善运营机制,盘活闲置资产,让闲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办理情况:园区已制定为期2个月的闲置土地、厂房普查方案,对闲置资产情况进行统计,建立低效闲置土地台账。现已梳理出闲置土地2宗(9.88万平方米),闲置厂房2处(3万平方米)。园区将结合招商引资情况,鼓励新落户企业、扩建投资企业与闲置土地企业合作、收购、联合开展土地开发,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腾笼换鸟、引凤筑巢。

3.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强化组织领导,畅通联络机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寻求物流行业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

办理情况:一方面,已召开港区联动第一次联席会议,推动营口港务集团与营口开发区建立长效机制,双方确定业务对接部门,正在进一步落实具体方案,以后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同时借助港融大数据平台,港区共同开展招商工作,目前正在推动广东浩松集团陶瓷项目落户开发区。

另一方面推动园区企业建设好、利用好现有平台,加强物流贸易行业间联络,发挥上下游产业优势。同时,开发区计划在华海国际大厦建立智慧港口数据中心,正在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基金进入,以此推动物流行业长期发展,促进货值落地。

6.以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以物流带动产业发展,发挥“飞地”效应,打造结算平台,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办理情况:为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试验区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吸引企业落户。鲅鱼圈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沈大中部城市群的核心发展区域,营口港作为东北地区重要出海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天然沃土,利用好港口资源,以产兴城、以城育产、产城结合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补齐产业链短板发展物流业、保证货值落地。一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有效利用土地,加快土地整理,增加可利用净地,回收闲置土地,整合资源、培育、推动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通过方便快捷的物流产业吸引企业落户;二是用好“看得见的手”为企业减负增效,为全产业链企业节约流通成本,通过与港务局、省市税务局、海事局等协商,减少港杂费、税费比例等为企业发展助力,通过节约高效产业业态吸引货值落地,增加税收入库。

(2)、发展金融产业、拓宽融资渠道,助推企业发展。鲅鱼圈区全力发展港口经济,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贸易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74家,其中,银行25家(总部银行2家,分行5家),保险公司23家,集团财务公司1家,金融资产交易中心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6家,小额贷款公司16家,互联网金融机构66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初具成效,构建物流+金融体系,条件成熟。政府应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一方面联系区内主要银行,一方面联系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对接企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同时,加大力度引进全产业链平台企业,大力推动平台企业开展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等金融创新项目,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产业发展插上金融的翅膀,用金融产业配套吸引企业落户,确保落户企业在我区结算。

(3)、落实扶持政策,形成政策洼地。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营口华海国际物流大厦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兑现实施方案》,已经形成政策洼地,试验区将规范引领物流贸易行业发展,发展自贸区“飞地”,发挥洼地效应,汇聚产业企业,助推产业发展。

(4)、吸引行业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全面引入产业链各环节人才,破解企业用工难,助力企业发展。发挥汇仟支点智库项目优势,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和招才引智,搭建起人才、科技、产业、项目等要素融合发展;落实高管奖励政策,返还高管个税,利用政策优势助力企业吸引高端人才落户,通过奖励政策吸引企业在我结算,确保企业在我区形成税收,助推产业发展。

(5)、规范行业管理,促进健康发展。统筹指导,加强物流行业规范管理,加强行政长效监管机制建设,职能部门应完善物流行业服务,共同制定加强对行业服务监管,打击违规、违法等经营乱象;同时,引导行业内企业规范自身经营活动,发挥行业工会、协会作用,规范经营秩序,促进企业信息交流和项目对接,规范行业发展。

试验区通过以上措施,加大力度针对结算中心、贸易平台开展招商,发挥“飞地”政策优势。华海国际自2019年兑现扶持政策已满1年,“飞地经济”(芦屯模式)政策优势已初步显现,2019年新落户企业近50户,推动了产业集聚,有力的支持了枢纽经济、总部经济发展。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