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鲅鱼圈区塑料产业升级发展方案

发布时间:2020-12-15

【字号:

分享:

按照区长办公会议要求,结合我区塑料产业发展实际,制定鲅鱼圈区塑料产业升级发展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塑料工业企业(个体工商户)580余户,其中线上线下销售原料及产品企业100余户,主要集中在芦屯镇(450余家)、红旗镇(50余家)、熊岳镇(50余家)、望海办事处(30余家)。塑料产业发展至今,从业人员约2万余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亿元,年产值41亿元,年利税3.6亿元。现有吹塑机2000余台;制袋机3000余台;造粒机80余台;印刷机100余台;注塑机100余台;圆笼编织机30余台。规模以上企业5户,2019年产值约9.25亿元。2020年1-9月份产值约7.1亿元,其中规上企业1-9月份产值为1.6亿元,重点塑料企业有营口宝源塑料有限公司、营口开发区尧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营口百信化纤有限公司、营口永昌塑料管件有限公司、营口开发区金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

重点产品有双层衬膜工业包装袋、环卫用各种垃圾袋、民用各种方便袋、食品包装袋、服装袋、复合膜、各种饮料瓶、药用瓶、塑料桶、塑料箱、线轴、法兰盘、鞋跟、塑料条、塑料泡沫板结材、海绵板、各种颜色母粒、高压颗粒、低压颗粒。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销往美国、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国内远到新疆、内蒙古,近在北京及东北地区各省市。

二、存在主要问题

塑料产业一度是鲅鱼圈尤其是芦屯镇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全区塑料产业总体发展面临企业设备落后、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行业无序竞争等问题,制约了塑料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限塑令的发布与环保政策的收紧,我区塑料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三、转型发展的方向随着全球及中国限塑乃至禁塑政策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场有望打开,十倍以上空间,有望达到千万吨级别市场。

1、限塑政策加速推进亚洲地区有望成为全球生物降解塑料最大消费市场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制订和出台了有关法规,通过局部禁用、限用、强制收集以及收取污染税等措施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大力发展全生物降解新材料,以保护环境、保护土壤。

考虑到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初,全球新增多个国家颁布了限塑政策,其中包括了中国,中国塑料产量约占全球的20%,消费量约占全球的15%,体量庞大,其生物降解塑料需求市场将会带动全球市场加速增长。预测未来五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投产产能将超乎欧洲生物塑料协会当前预测值。

近两年生物降解塑料市场产能增长较快的种类分别为PBAT、PLA和淀粉基塑料。其中PLA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高性能的PLA是PS(聚苯乙烯)、PP(聚丙烯)的绝佳替代品,未来需求量将快速增长。

2、需求旺盛以日常食品包装类为主

根据IHS Markit于2018年发布的研报数据,2012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规模为26.9万吨,2018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为36万吨,对应市场规模为11亿美,年复合增长率为5%。2023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将增长至55万吨,对应市场规模为17亿美,2018-2023年,生物降解塑料需求年复合增长率为9%。根据2019年,全球主要生产企业生物降解产能扩建情况及主要国家限塑政策出台情况来看,2019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需求增长已经超过了IHS预测。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调查显示,全球至少已有67个国家和地区对一次性塑料制品采取限制措施。2019年全球新开展限塑令国家就超过了15个。2019年全球生物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增速保守估算在28%左右,需求量为46.1万吨食品包装、餐具和袋子市场是可降解塑料的主要增长动力,受益于当地对塑料购物和生产手袋的限制,预计未来几年该市场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堆肥袋是可降解聚合物的第二大终端应用,随着堆肥系统的逐步扩展,该细分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还被用于农业和园艺(覆盖膜)、纸类涂层、纺织品、非织造布、可吸收医疗设备(植入物,缝合线)、用于油气田作业的井下工具、以及3D打印长丝等。综上所述,我区未来塑料发展方向应该逐渐告别低附加值,市场前景不明朗的塑料袋制品,逐渐向高附加值,未来市场需求旺盛的终端产品过渡。

四、工作目标

为加快塑料产业发展,切实推进生产方式由粗放型、数量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按照“依法整治、有序规范、鼓励转型、保障健康”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争创自我品牌,发展塑料产业园区、塑料集散中心的模式,通过技术改造、设计研发、品牌提升、产业聚集与产业链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塑料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创新理念,打破传统模式,最终实现促进塑料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的发展道路。

五、工作措施

(一)发展思路 按照区域整体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循环经济理念、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领,打造我区塑料产业特色发展基地。 绿色理念:就微观层次而言,在生产发展活动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能源,最大可能地削减多种废物或污染物的产生,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组织工业生产,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理念:就宏观层次而言,就是要大力发展工业生态链兴建工业生态园,在产业、地区范围内实施循环经济法则,使微观企业之间形成共生系统,尽量消除废弃物的产生,在塑料的回收、造粒、再加工等企业之间交换能量和原料。 可持续发展理念: 即塑料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到环境可持续性、 经济可持续性、 社会可持续性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按照以上发展思路和理念,我区的塑料产业必须从村屯中走出来,走生产园区化、产业集群化、流通集约化的发展之路。规划建设塑料产业集聚园区,将现有在村屯内的塑料企业和业主吸引进入园区,还村民的生活空间。通过塑料产业集聚园区的建设,对现有的塑料企业实现发展壮大一批、整合发展一批、淘汰关停一批,从而实现塑料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和现代化。

(二)发展建议

拓塑料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我区塑料产业配套齐全、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利用好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细化塑料制品的标准,发展从原料、流通、塑料机械、塑料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生产服务等为一体的塑料产业集聚园区。打造东北地区塑料产品营销集散基地、塑料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综合塑料产业集聚园区。

1.整体谋划、统筹推进 通盘考虑塑料的生产、回收、分离、造粒、再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全面谋划周围相关产业、不同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进一步强化各产业的专业化协作。统筹发展基础设施,根据规划,考虑建设塑料产业集聚区,促进塑料产业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塑料生产的总体规划、集中塑料产业产品营销集散区域、包装产业生产区域、挤塑产业生产区域、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区域、污水等环保处理区域、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区域的产业布局分布。为我区塑料企业由村屯生活区迁到生产集聚区提供出口。

2.规模开发、示范引导 实行规模开发,要集中资金扶持上规模、上档次、潜力大、带动力强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实行示范引导,通过先进技术的示范引导、龙头企业的示范引导、自主品牌的示范引导、市场信息化的示范引导,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3.循环利用、持续发展 在资源规模开发利用的同时,不仅要注重投资强度、经济规模,还应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充分利用不同产业的原料、产品的链接关系,使一个企业的产品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深度加工,确保塑料产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4.突出监管,消除隐患,规范企业生产经营 政府组织生态环境、工信、应急、市场监管、自然资源、文化、所属镇、办事处、园区等部门对全区相关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整治,限期整改,消除隐患,规范企业经营。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塑料产业园区根据前期调研建议,方案一:依托临港工业园区、芦屯镇的区位优势,以临港工业园区为主体建立塑料产业园区。方案二:依托现有的辽宁华明塑料创新包装基地(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依据《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及《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细则》可为企业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解决入驻企业的土地问题。建议以政府(园区)为主体完善塑料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实现“七通一平”。(招商政策)。

二是考虑税费减免问题。对开发区鼓励引进的工业高新技术项目,自投产年度起五年内,按其年度形成的地方财力,前两年给予80%的奖励,后三年给予40%奖励;一般工业项目,自投产年度起三年内,按其年度形成的地方财力,给予50%奖励;特别优质项目可延长三年。(《政策意见》)

三是可实行电力优惠问题。创造申请直供电政策,大幅度降低塑料生产电价,吸引塑料企业加盟。

四是积极解决金融信贷问题。在资金方面希望有关金融信贷部门给予倾斜,扶持有可信程度的条件下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2、建立塑料原料、产品集散中心以塑料产业园区、塑料行业协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建立本地区塑料原料、再生料及塑料产品的集散中心,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集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于一体的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现代化塑料专业市场,降低企业的销售与采购成本、物流成本,打造“前店后厂”的产销模式。

搭建交易平台,引进多种塑料原料品种,使之成为集塑料原料销售、塑料信息发布、塑料展会、塑料机械、塑料模具、塑料制品及其他辅助材料于一体的地区最大的塑料原料市场,增强地区影响力。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突出行业协会的主体地位,加强政府引导,改变过去“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低小散”的生产经营模式为“抱团”发展模式,发挥协会协调企业间的经营行为,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发展互助。鲅鱼圈区塑料协会已与河北雄安塑料协会签定产业联盟,形成资源共享,以传帮带的形式快速更新,共同发展。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塑料产业园区专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塑料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领导小组要设立组长及组员,相关局、园区要组织专门力量,相应成立工作组,并设立工作机构,分期有序地按计划进行调研走访及推进工作,协调我区塑料产业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强化管理考核。建立调查和跟踪评价机制,构建塑料产业园转型升级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转型升级企业的产品、产值、税收、投资、土地和环保减排等信息统一入库管理。对园区管理小组的任务目标、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等情况实行年初计划、鼓励讲评、半年巡查、年终考核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及时总结塑料企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0年10月19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