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营鲅市监发〔2020〕37号—关于印发《鲅鱼圈区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12-07 15:52

【字号:

分享:

各分局、所:

现将《鲅鱼圈区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营口市鲅鱼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12月7日


鲅鱼圈区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安委会和区委、区政府有关安全工作部署,加强我区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根据《营口市鲅鱼圈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相关部署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治目标

用三年时间,通过开展全过程、多层次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化解特种设备重大安全风险,进一步压实特种设备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责任,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政府领导责任,切实解决隐患排查不全面、不深入、不系统、治理不彻底及屡查屡犯的问题,着力构建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坚决防止各类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

1.推动特种设备安全责任落实。一是强化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安全生产中,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完善许可条件和安全生产条件,严格落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教育培训、安全承诺、隐患排查、应急管理和检验检测制度,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推动企业各方安全责任落实。二是督促检验检测机构落实检验责任,持续保持许可条件和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有关要求,开展检验检测、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持证上岗、认真规范检验检测记录,做好检验检测发现问题的处理,提高报告出具时效性和报告质量,加强对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的监督考核。

2.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议事协调机制。一是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建立安委会框架下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协调机构,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强化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初步建立工作机制,有效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二是充分调动行业协会、技术机构、保险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特种设备安全治理,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广泛发动群众举报特种设备重大隐患和违法行为。

(二)强化特种设备生产源头隐患治理。

1.开展特种设备生产单位隐患排查。一是组织区内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从许可条件保持、产品生产管理、监督检验实施等方面开展全覆盖式自查自改,提高特种设备生产环节安全风险防控意识,提升特种设备本质安全,全面落实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开展证后抽查、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依法淘汰一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获证单位,强化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事中事后监管。

2.加强关键环节高风险整治。一是制造环节以承压类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为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压力容器水压试验不规范、材料质量证明书内容不齐全、制造淘汰燃煤锅炉等问题。二是安装改造修理环节以锅炉、电梯安装单位为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非法安装改造燃气锅炉、现场作业人员无有效证件、未进行现场监督检验或资料不齐全等问题。三是维保环节以涉及住宅电梯维保单位为重点,加强对电梯维保质量的抽查检查提升维保质量。

3.开展危化品相关气瓶充装单位安全专项整治。一是督促危化品相关气瓶充装单位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措施。二是以民用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为重点,加强对气瓶充装单位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充装单位是否持续满足充装许可条件,抽查充装前后安全检查记录和充装记录等是否满足安全技术规范和本单位管理制度的要求,督促充装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厉打击超范围充装、超检验有效期充装等违法违规充装行为,推进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三)整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突出风险。

1.持续开展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安全隐患专项整治。一是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强化风险识别分析,确定本区域当年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监督检查的重点和单位数量,合理制定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是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充分借助安委会综合协调职能,加强约谈、挂牌督办、督导检查、通报等方式运用,推动本地区区域性或者普遍性严重事故隐患及时解决。

2.抓好重点行业特种设备使用突出风险治理。特种设备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部分,各行业部门要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本行业本部门日常工作中,积极做好特种设备使用风险治理工作。一是盛装危险化学品高风险特种设备整治。重点整治化工园区、石油和化工企业、涉氨制冷单位、车用气瓶使用单位等属于特种设备管理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未注册登记、超期未检、超年限使用变更和检验不规范等问题。二是公众聚集场所特种设备整治。重点整治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压力容器、起重机械未按照特种设备管理,学校和幼儿园电梯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整治医院氧舱、压力容器和电梯等违规使用行为;整治车站、机场、大型商业综合体、宾馆、图书馆、养老院、福利院、体育场馆和展览馆等公众聚集场所电梯不按安全技术规范使用和维保问题;整治公园、旅游景区等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运营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三是事故高发特种设备整治。重点整治起重机械、叉车等事故高发特种设备违规使用、不按规程要求安装、拆卸等问题。四是落实油气输送管道法定检验制度。督促油气输送管道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依法依规履行管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制度,持续提升法定检验覆盖率;加强对油气输送管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法定检验的监督抽查,发现重大隐患和系统性风险,及时向当地安委会报告。

3.加快推进全区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一是积极落实市场监管部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专业监管责任。市场监管部门要发挥监管主力军作用,加大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培训力度,充分发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指导本地区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二是认真履行行业部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管理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把特种设备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作为本行业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制度设计上、工作推进上、绩效考核上,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督促本行业特种设备使用企业扎实开展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加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安全工作。一是在有关部门确认既有建筑物加装电梯的井道、地基等结构符合建筑、消防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严格实施监督检验,并做好相关使用登记工作。二是健全技术保障基础,将加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新技术应用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指导相关技术标准制修订,推进加装电梯工作有序开展。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内容、工作要求,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市场监管部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辖区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专项整治工作层层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

(二)排查整治(2020年7月至12月)。各部门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重点,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企业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安全工作客观实际,系统分析本地区安全风险,在企业全面自查的基础上,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建立风险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任务和措施清单、成果清单等“四个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加快推进实施,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各部门及时开展“回头看”,动态更新“四个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现场推进会、专项攻坚、建设示范单位等措施,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持续推进问题整改。按照风险等级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级分类,并制定针对性隐患整改和风险管控措施,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实施挂牌督办制度,加强跟踪整改,实施闭环管理。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化解系统性、区域性安全风险,推动建立完善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高(2022年)。深入分析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在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

各部门要及时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总结专项整治工作中的经验和方法,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并进行推广,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并按要求报送“四个清单”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上来,完善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定期听取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专项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特种设备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和工作衔接,增强工作合力,系统推进本地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

(二)推动责任落实。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安委会要求,组织好本地区专项整治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督促指导,落实时限进度,定期对表销号。要加强动态检查和过程检查,强化责任考核,确保任务落实到位。要严肃问责,对领导干部责任不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走形式,企业专项整治不认真等问题,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三)严格监管执法。各部门要建立健全联合抽查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在企业全面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并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督促指导、检查评估和情况通报机制,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及时向有关地方党委和政府通报。对专项整治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和严重违法行为,各级执法机构要依法进行查处,要敢于动真碰硬,该停必停、该关必关,形成对违法行为的震慑作用。

(四)完善工作保障。各部门要将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纳入年度工作部署,强化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加强工作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