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关于“十四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做好建设、产业及港产城规划,构建大物流、现代产业及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提案》(第2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11-17

【字号:

分享:

民盟鲅鱼圈基层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十四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做好建设、产业及港产城规划,构建大物流、现代产业及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提案,已交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简称: 营口枢纽)是2019年全国首批且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物流枢纽。总占地面积约3.16平方公里,其中总物流运营面积约3.14平方公里。结合营口市“十四五”发展规划、营口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以及鲅鱼圈区物流发展规划等,围绕扩大营口枢纽空间布局、延伸枢纽服务功能,整合港前资源,选址开辟港外铁路场站。既要实现口岸铁路集疏运体系建设补短板发展目标,又要为营口枢纽扩大空间区域、完善服务功能等质效提升发展目标创造良好条件与基础。
一、做好“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截止至2020年末,营口枢纽在东北地区地级市物流服务节点实现全覆盖,枢纽-东北地区班列线路达到 132 条,往返循环运输班列 19 条,成组运输线路 16 条,海铁联运量达到 90 万 TEU,单位物流成本约比 2018 年降低 3%,干线运输到发规模占枢纽总运输比例约为 47%,枢纽专线分拨集散运输网络辐射周边超过 200 公里。最近两年8项补短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9亿元,完成率37.3%。至此,营口枢纽总投资额已经达到28.61亿元(含存量),占总投资34.94亿元(含存量)的81.2%,有效支持枢纽提质扩能。2020年,营口枢纽4个重点项目合计获得中央预算内项目扶持资金4400万元。其中,(1)依托营口枢纽获得3400万元,分别是沈哈红运“海铁联运区提质升级工程”项目750万元、营口港信息公司“枢纽信息提升工程”项目850万元、营口汇丰物流“铁路专用线扩建、铁路装卸货场扩建及物联网管理平台开发”项目1800万元;(2)营口港力博星“智慧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另外获得国家中央预算内扶持资金1000万元。
2021年工作总目标是在国家发改委、交通部、中物联等部门领导下,充分发挥枢纽重要作用,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创新完成建设运营任务,加快营口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体系高质量建设,争创国家物流枢纽运营主体标杆企业。
营口枢纽现有12家运营企业中,沈哈红运、吉星物流、汇丰物流、中外运(营口)公司4家企业规模实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创新成果及社会贡献较大,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企业,因此拟推荐为标杆企业候选单位。
二、做好建设、产业及港产城规划,构建大物流、现代产业及港产城融合发展
为深入以城市建设为配套保障,抓住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重大试点建设机遇,依托港口优势,加快港前经济发展和做强临港产业,创新联动体制机制,促进产业、人流、资金流的加速集聚,争取更多企业在我区生产、交易、开票,推动货值落地,做大港口、做强产业、做优城市,形成“港产城”互融互促互补的高水平发展格局,推动开发区经济社会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到2025年,“港产城”融合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建立起高效运转的“港产城”联动体制机制,港口、产业、城市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港口的集疏运能力全面提高,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港口吞吐量达到2.74亿吨,集装箱运量实现690万标箱;海铁联运量达到150万TEU,占营口港集装箱吞吐量的21.7%;临港产业初步形成规模,五大支柱产业产值突破2800亿元,港口吞吐量本地货物占有率力争达到15%;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前港一中区一后城”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73亿元。
(一)坚持规划先行,规划统筹“港产城”融合发展
以营口市“十四五”规划、营口市空间规划、辽港集团“十四五”规划、营口市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鲅鱼圈区“十四五”规划等各项规划为主体,并充分考虑其他部门专项规划,整合港口、园区、城区等空间和功能布局,突出港口龙头带动作用,立足“港产城”未来发展,立体谋划港口项目、临港产业发展布局,补齐航线、泊位、码头等港口功能短板。做好规划设计,形成前港一中区一后城模式,加快构建“以港促产、以产兴市”的良好格局,带动我区经济全面发展。
(二)突出港口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1、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基地增量项目开复工建设,推动国家物流枢纽海铁联运区、综合服务区多个续建项目全面复工、加快建设,推动完善物流枢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省、市交通部门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将海铁联运区和综合物流服务区中相关交通物流项目列入到省“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项目库。
2.推动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1年底完成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钢杂泊位改造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营口港鲅鱼圈北部港区大宗散货(煤、矿)码头及堆场综合改造工程项目、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钢杂泊位改造二期工程项目建设。
3.加强区域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公路建设。加速启动鲅鱼圈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疏港高速公路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以营口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促进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
(三)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壮大港口产业链发展
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优化港口产业发展定位,借助国家政策头衔,发挥港口优势,加快推动港口产业发展。
1.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贸易中心。积极发挥港口优势,加快开通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扩大对外贸易往来实现直接通航,织牢辐射东南西北陆海结合的联运物流网络。协助市发改委、市物贸办编制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物流产业发展。大力扶持区内现有物流企业外延扩展、做大做强,积极与世界500强、全国500强等大企业沟通对接。做好产业发展调研,提出促进物流业货值落地的意见建议。
2.大力发展临港制造业。充分发挥临港优势,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依托港口和鞍钢鲅鱼圈现代化钢厂,围绕钢材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引进行业领域大型龙头企业,形成特色临港产业链条。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产业,延长、补充、强化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调整钢材产品结构,升级产品质量,完成钢铁生产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以嘉里粮油为龙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布局合理、地域特色鲜明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现。
3.搭建对外招商新平台。拓宽对外招商渠道,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交会、中韩投资贸易博览会、辽宁出口商品(日本大阪)展、亚洲物流与航运会议等知名经贸活动,扩大对外招商引资成果,吸引世界500强及产业链中高端行业龙头企业来我区投资,重点推介招引临港经济项目。
(四)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提升港产城信息化水平
依托营口港融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托港航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打造大宗物资B2B的港口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创新的服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助推港口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港融大数据和智慧物流数据整合工作。加快营口港多式联运智慧管理平台建设。以“枢纽+通道+网络”发展理念,探索“线上多式联运”新模式,助推多式联运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五)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做好配套服务保障
以“产业留人、城市留人、服务留人”为理念,把城市功能做优、实力做强、形象做美、品味做高,提升城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吸引力。
1.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实施一批城市品质和城市能级提升工程。完善市政道路、管网、城市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城市断头路。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跨境电商综试区、零售进口试点优势,出台跨境电商产业扶持政策,推进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投入运营。协助快件中心运营主体完成申报“运营人资质备案”,确保业务快速启动。
3.积极发展临港金融产业。积极引导银行根据临港经济发展特点及经济辐射范围的主要产业,针对进出港口的物流和资金流,设计出满足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需求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协调银行积极引入总行创新产品,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助力。积极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以港口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依托,积极吸引金融机构入驻,为港产城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单位名称:营口港口金融创新试验区管理委员会
2021年4月15日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