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倍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渔业经济 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已交我们办理,现答复如下:
问题一:缺乏顶层设计。没有专门机构统筹全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划、布局,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答复:为推动建设营口市敛鱼圈区渔港经济区创建工作形成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局面,促进渔业健康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渔业局《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实施管理细则(试行)》、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关于预申报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的通知》(农办渔〔2023〕8号),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 已成立营口市鲅鱼圈区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工作专班,推进我区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根据委员建议,我们将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强化海洋强国意识。我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论述,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全区都是沿海”理念,积极营造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浓厚氛围。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学习海洋经济发展领导先进省份如山东石岛、浙江舟山等做法,设立鲅鱼圈海洋经济发展领导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我区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是坚持“陆海统筹”理念。应充分认识到淡水水域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我区独特的渔业资源种类品质、物种组成和生态屏障,统筹考虑我区海洋发展战略。
问题二:渔港设施不健全。我区现有京东和望海2座渔港,但渔港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备,均因历史遗留问题,渔港建设均未完工和达标。
答复:我区已积极申报营口鲅鱼圈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通过营口鲅鱼圈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的建设,整合望海寨一级渔港与珍珠湾港的沿岸渔港资源,完善渔港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按照休闲旅游观光+渔业+渔港的功能定位,建设运营渔文化旅游综合体、海洋牧场、海产品深加工、海产品集散中心、冷链物流系统以及渔业码头、修造船厂等,投资约50亿元。
根据委员建议,我们将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争取创建资格。尽快建设完善望海渔港,并将珍珠湾改建为渔港并纳入望海渔港统一规划。利用首一造船厂和我区已整理完的土地等产业和陆域资源,规划建设渔港经济区内水产深加工、交易市场、冷链物流等涉渔二、三产业,延伸渔业产业链条,促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休闲渔业、海鲜餐饮等特色渔乡小镇配套设施,提供全产业链配套服务。
二是发挥政府在渔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应积极优化财政支出和信贷投放结构,在吸引社会各方规模投资同时申请国家渔港经济区建设补贴,实现依港养港、依港拓渔、依港管渔、依港兴业、依港兴城。
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1、望海渔港(原海星一级渔港)于2007申报农业部国债投资项目,获批农业部国债专项资金1990。该项目没有完成初步设计报批,相关建设内容没有建设完成,1990万元专项资金在区财政局挂账。经初步沟通拟作调账处理,将1990万元专项资金列入望海渔港总投资8270万元中,同时完成初步设计报批手续,经批复后按照望海渔港现状进行验收。
2、已完成鲅鱼圈国家级沿海中心渔港等级认定申报材料编制及渔港经济区项目规划实施方案编制的招投标工作,相关申报材料预计7月末编制完成,计划9月份上报农业农村部。
3、项目投资意向方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已委托中铁上海设计院编制项目初步可行性论证报告,积极推进项目相关工作。
4、完成渔港经济区项目推进进度表。和相关部门按照时间节点计划全力推进项目相关工作。
5、初步拟定赴广东洪湾渔港经济区、浙江岱山渔港经济区考察方案,定稿后经报区政府办公室发拜访函。
问题三:海洋传统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我区渔民基本从事海洋捕捞作业,且大多数钢制船舶都长期在山东石岛、盐城等地域外捕捞作业,捕捞的水产品就地销售,区内现有的渔业加工品种较少、加工企业规模企业不大,产品多为初加工,缺少渔业深加工项目,渔业工业和渔业流通、服务业产值贡献率较低,缺少海水淡化、海洋医药及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
答复:根据委员建议,我们将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快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我区作为全国海蜇加工基地,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应加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制定海蜇加工行业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升特色产业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海蜇产业竞争力。加强品牌全要素建设,创品牌、提品质,创新开拓网络营销渠道。以绿色高效养殖模式为支撑,规划控制低效、粗放式海水养殖规模。发展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提升对水产品和初级冷冻水产品原料进行二次精深加工比例,挖掘我区特色水产品原料的新产品创制、新工艺引进,做强我区海鲜预制菜产业。
二是发展现代渔业。贯彻生态用海、生态管海理念,进一步规范海上养殖所涉及的使用区域和用海问题,以政府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向深海养殖发展,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建设以生态养殖、生态休闲旅游和苗种繁育相融合的海洋牧场为目标,大力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实现生态修复、资源养护和渔民增收。探索以电养渔的产业模式,实现海上风电与海区渔业融合发展,通过3-5年,在渔民传统作业区范围内建设政府公益性海洋牧场,通过争取和利用上级渔业专项或引导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
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广海上风电制氢、海上储能等融合业态,引进科研机构,发展海洋医药及生物制品等新产业。
问题四:渔文旅融合度不高。我区具有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渔业文化传统、渔村人文特色、渔村旅游以及休闲功能没有释放出来,以海洋休闲渔船为载体,以海洋旅游休闲和海洋文化体验为核心而经营的新业态尚未形成,海洋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海洋公共服务等资源融合度不高。
答复:根据委员建议,我们将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重视渔业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做好渔业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海蜇传统加工技艺非遗申报工作,以地域渔业文化的特殊优势为抓手,加大渔业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抢救、修复和保护力度,助推渔业文化的传承工作。
二是创新渔业生产设施的融合利用。大力发展船坞、网铺、渔船服务(供油、供水、供电等设施)、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以及商铺、休闲娱乐(渔人码头)等涉海服务业,促进传统捕捞、休闲渔业、海钓等不同生产方式的交互融合,赋予渔港码头、闲置渔具、弃用渔船等设施新功能,做到旧物新用,通过渔旅融合丰富渔业生产形式。
三是推广海洋文化旅游、休闲渔业等新模式。充分发挥我区全国海蜇的加工业基地的优势,将海蜇加工体系优势,转化为竞争的新优势,打造“中国.营口海蜇节”会展品牌,发挥“海蜇宴”观赏捕蜇,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我局今后的工作重点将围绕进一步提高渔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以海洋经济为创新导向,引导水产养殖及加工业走高品质、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依托“营口海蜇”的品牌效应,着力构建以海蜇产业为龙头,集海产品交易、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海洋装备、渔港运输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二是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做好“渔旅结合”文章,全力打造休闲渔业新业态、新产品,丰富鲅鱼圈区海上旅游项目,拉长海洋渔业产业链条。三是引导水产加工企业走“科企联姻”之路,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高新技术在水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应用。五是支持养殖企业加快设施化建设,发展健康养殖模式,大力推动生态集约化和环境友好型设施渔业,持续推进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渔业领域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您的建议将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我们将认真对待,积极研究落实,争取将您的提案转化为实际行动,更好地服务我区渔业事业。如有后续进展和重要动态,我们将及时向您反馈,敬请关注!
鲅鱼圈区渔业渔民渔船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