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鲅教发〔2024〕10号:鲅鱼圈区教育系统常态化开展家访活动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4-11-20

【字号:

分享:

开展家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密切联系家校关系、建立师生互信机制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现良好师德师风、降低教师职业风险的内在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鲅鱼圈区教育系统常态化开展家访活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家访目标

(一)建立家校互信。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理解和支持学校工作。建立起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进一步向社会各界明确教育责任,为维护学校教师合法权益奠定群众基础。

(二)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了解学生在家里以及上放学途中存在的风险点,个人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本人及家庭无法克服的困难。特别是困境学生,要深入分析步入困境的成因,尊重家长意愿,根据每名学生个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一生一策”关爱方案,精细做好学生关爱工作。

(三)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引导家长理性确定孩子成长目标,合理定位孩子成绩预期,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子女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四)提升教师仁爱情怀。各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落实导师包导责任,包导教师或班主任通过家访,做到人到、身到、心到、感情到、关爱措施到。根据每一名孩子禀赋和性格特点,引导、陪伴、培养1-2门终生受益的特长爱好。家访教师每学年用心用情至少写一篇发自肺腑、感动自我的家访日记,并在校内进行交流,择优推荐入选《鲅鱼圈区优秀家访案例》。

二、家访对象

全体学生。重点对象为随迁子女、残疾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学生、有心理健康指导需求学生、有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等特殊群体。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突出重点。

三、家访时间与工作方式

纳入家访重点对象的学生原则每学年至少一次入户家访,对特殊对象要随时家访,必须到家实地家访,有效回访,切实解决问题。其他学生实现每名学生三年内至少接受一次入户家访,可采取线下上门入户家访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家访内容

(一)做好学生家庭基本信息的登记。包括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家庭人际关系、家庭基本经济情况等。

(二)掌握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信息。包括熟知学生上放学常规路线、乘坐何种交通工作、上放学路途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

(三)宣传好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有关知识。结合学生所处学段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资助、“双减”等政策宣传以及有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实施“六必进”,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困境学生转化措施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四)畅通联系渠道,做到“六知道”。主动告知包导教师、班主任和校长的联系方式,最好提供一张联系卡。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五)共商育人策略。根据学生特点,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在尊重家长教育理念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对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的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六)搜集家长意见。主动征求家长对鲅鱼圈区教育、学校、班级的意见和建议,并以适当形式,及时向学校、班级反馈,同时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七)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健康。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积极配合学校落实好手机、网络游戏、课外读物、体质、睡眠等方面管理,针对每个家庭情况,开展精准指导,提高家长亲子沟通和教育引导能力,着力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难点问题。

五、家访成果应用

(一)每学年出版一部《鲅鱼圈区优秀家访案例汇编》。汇编100篇优秀家访案例,家访日记入围全区优秀家访案例的,视同区级表扬或区级优秀论文。入围数量将作为学校目标管理检查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每学年表扬一批家访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各校要建立长效机制,将家访工作情况列入教师师德考评、绩效考核以及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评选的重要依据,将教师家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六、相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学校要成立以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家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行政领导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家访工作队伍,统筹家访工作,制定详细家访工作方案,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提高家访质量。

(二)注意家访方式方法。家访前,做好教师家访培训,提醒家访教师注意工作方式,教师要精心准备个性化家访方案,切实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对于父母不在家的,可视频通话关爱过程情况,动员孩子给父母写一封信。家访后,教师要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教师间要做好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同时,做好家访信息的保管工作,注意保护学生及家庭隐私。

(三)维护教师优良形象。在家访全程,要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注意维护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形象,展现教师“言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风范。注意家访安全,女教师家访至少两人以上同行。遵守家访纪律,不得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警惕家访过程中负面舆情的出现,对可能引起社会负面影响的事件,要第一时间汇报、处理、化解,避免舆情发酵。在家访工作中,不注重沟通方式、技巧等,造成不良影响的,或因家访不到位,工作出现失误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